世界绿色实验室-Worldgreenlab.com


当前位置: 主页 > 绿色文摘 > 资源效率 >

中国未来十年的绿色就业

时间:2011-02-17 13:55来源:《中国改革》 作者:潘家华 郑艳 点击:
中国实施低碳发展政策能够带动相关行业、部门产生数千万个直接与间接的绿色就业岗位...

  中国实施低碳发展政策能够带动相关行业、部门产生数千万个直接与间接的绿色就业岗位。提高能效的新技术投资不但可以给相关行业和企业带来直接的新增就业,而且其他行业也会受益于能源成本的下降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引致更多部门产生投资和就业效应。

  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量化减排目标,体现了中国在未来坚持实施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对于中国促进绿色就业和低碳就业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绿色就业”概念是指能够减小企业和经济部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就业领域。类似地,“低碳就业”可界定为能够促进企业和经济部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全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就业领域。例如:造林和再造林、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供应、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生态农业、节能建筑、公共交通等行业。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为了实现“绿色经济”的目标,因此,能够促进低碳发展的一些部门和企业,其创造的就业也必然属于绿色就业。

  为应对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联合国环境署于2008年10月提出“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倡导各国在经济刺激计划中支持和加强“绿色投资”,通过发展清洁能源、节能建筑和有机农业等绿色经济,扭转当前各国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发展模式转型。而一些国家也敏锐地看到低碳发展所蕴含的发展机遇,利用绿色投资计划积极推动绿色就业的实践。

  其中,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的“绿色复兴计划”,希望通过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建立低碳经济体系,并借助新能源投资的溢出效应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据测算,在新能源领域每投资10亿美元,能够为美国创造约2万至3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每年减少6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预测,到2020年美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就业人数将达到130多万个。

  欧洲各国具有注重劳动者福利的传统。1999年,德国联合工会与环境组织和企业一同发起设立“工作与环境联合计划”,旨在通过建筑节能改造措施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绿色就业。该计划目前已经创造每年20多万个工作机会,减排二氧化碳200万吨。2001-2009年,德国政府为该计划提供的资金支持接近100亿美元。德国政府还在2009年和2010年推出11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继续实施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就业岗位将因此达到60万个,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00万吨。2009年3月,欧盟也宣布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此外,韩国提出380亿美元(约占其GDP的1.2%)的绿色新政计划。据估算,该计划在流域治理、森林保护和能效建筑等主要领域的投资将带动约50多万人的就业。日本则宣布在2015年之前将绿色经济规模扩大至100万亿日元。

  在国际劳工组织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课题组对中国实施低碳发展的绿色就业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的主要行业包括:林业、电力行业、钢铁行业,以及4万亿经济刺激投资中的绿色就业。

  3000多万绿色岗位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提高能效的新技术投资不但可以给相关行业和企业带来直接的新增就业,而且其他行业也会受益于能源成本的下降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引致更多部门产生投资和就业效应。

  低碳发展政策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就业效应可区分为三个层面。直接就业效应是指本行业由于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而增加或减少投资,导致生产规模相应扩大或缩小所带来的就业影响。间接就业效应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其他行业通过产业链效应向该行业提供生产要素的中间投入的生产而带来的就业。引致就业效应则是指在一波投资效应结束之后,企业和家庭由于收入效应导致收入与支出增加,对整个经济体系带来一些新的投资机会和消费需求,由此带来的全部就业总数。

  从长期来看,如果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低碳发展不但能够创造大量的绿色就业机会,还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新的发展路径。

  课题组对林业、电力行业、钢铁行业等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重点部门的测算表明,2005-2020年间,中国主要行业实施低碳发展,至少可创造3000多万个直接与间接的绿色就业岗位。

  其中,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造林活动具有典型的劳工密集型和季节性特点,2005-2020年间造林与再造林可提供760万个直接就业和1100多万个间接就业岗位。森林管理可以提供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25万个左右。森林旅游是综合性强、产业辐射广的行业,可提供315万个直接就业和362万个间接就业。林业总计就业效应达2570多万个。

  中国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2005-2020年间对低碳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关闭落后低效的小型火电机组代之以大功率机组,引起相应就业岗位的减少,直接和间接就业损失约80万个。第二,火电脱硫行业旨在促进二氧化硫减排,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鉴于火电脱硫是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内容,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广义层面上属于绿色就业范畴。火电机组脱硫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直接和间接效应为新增绿色就业岗位108万个。第三,绿色能源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两者就业效应达444万人。总体上,电力行业需要注意转岗培训以及向低碳能源转型。

  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大、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多,是减排的一个重点部门。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就业影响主要体现在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就业减少和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带来的就业增加两个方面。根据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2007-2011年,钢铁行业完成产能淘汰目标可能损失的工作岗位约39万至40万个。与此同时,依据中国钢铁行业规模,推算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全面推广和采用,将会提供不少于2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净就业效应为减少就业岗位19万至20万个。

  2008年11月,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其中与应对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绿色投资”至少有598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15%左右。这里面,与气候变化最为密切的是节能减排、生态工程、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项目,共有5800亿元,约占投资总额的14.5%。此外,农村民生工程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农村沼气池项目,假设民生工程中有5%属于绿色投资,且全部投向沼气池项目,则农村民生工程中的绿色投资估算为185亿元。至于其他一些投资领域如基础建设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灾后重建等,也包括使用新能源、新型节能材料、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等与低碳发展相关的内容,但因为缺乏具体数据支持,在课题组的分析中未予考虑。研究显示,上述领域的绿色投资累计将为中国创造大约530万个绿色就业机会。

  绿色就业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8年,城镇就业人数达到30210万人。20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金融危机,中国积极落实低碳发展理念,切实推进节能减排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

  低碳发展对于不同部门的就业影响有所不同。节能减排将限制发展那些资源和能源消耗大、高污染和高排放的企业,许多不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会逐步关停并转,这会带来某些行业的缩减,造成结构性失业。例如,重化工产业、机械制造、钢铁行业的低端技术人员可能在技术升级换代过程中失业,煤炭行业中的高能耗高污染小企业被关闭,建筑行业、汽车行业、能源行业的某些低端技术人员也会失业。此外,新技术和新行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技术含量要求较高,不利于低端劳动力就业。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大力发展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不但需要巨额资金,还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大多是低技术或零技术含量,这将降低许多低素质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但如果在实施低碳发展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和劳动者拓宽低碳投资渠道,增强绿色就业意识,低碳发展对于中国促进绿色就业将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以下建议有助于推动各行业在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下促进绿色就业目标的实现。

  ——积极推动低碳发展,出台绿色就业促进政策

  总体上看,未来中国实施低碳发展政策能够带动相关行业、部门产生数千万个直接与间接的绿色就业岗位。因此,通过推动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等低碳发展政策,能够为中国的低碳就业领域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辅之以合理有效的就业促进政策,则可以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实现就业结构的升级和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由投资型向消费型的生产方式转变,全面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例如,为了鼓励低碳、绿色的行业、企业创造绿色就业岗位,有必要推动绿色就业岗位标准的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与企业投资、税收和就业等优惠政策结合起来,对于推动全社会关注绿色就业和低碳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积极发展低碳性服务行业,优化产业结构

  不同行业对于能源和劳动力的依赖度有所不同,经济产出水平也有所差异。目前,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占到32%,产值贡献已超过40%。同样增加1吨碳排放,第三产业能够带动的就业是第二产业的108倍。考虑到各国产业结构提升的客观规律,产业和就业政策需要扶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为制造业等工业部门提供技术和研发支持的生产型服务业,技术服务业,以及带动内需的消费型服务业;同时,积极制定绿色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第一产业(如生态农业、能源林业、农副特产业,生态旅游业等等),促进绿色就业和低碳发展的双重目标。

  ——推动就业目标为先的绿色投资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有助于缓解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中国在2009年尚未进入就业增长型的经济复苏阶段,表现为投资流向依然偏重于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一旦建成形成“碳锁定效应”,将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减排潜力。目前,在4万亿投资计划中,与低碳发展有明确关联的“绿色投资”只有15%。实际上,现有的经济刺激方案中,蕴藏着很多低碳发展的机会。例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城乡绿色节能建筑开发及改造、低碳技术研发及成果应用、低碳科普与宣传教育、绿色就业培训等等。因此,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挖掘经济刺激计划中的绿色投资潜力,实施就业优先的投资政策导向,为实现结构优化的低碳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注绿色就业中的体面就业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绿色就业理念,其中还包含着一个重要的目标,即在全球实现体面就业。所谓体面就业,是指劳动者获得一个受到足够尊重,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和维持家庭稳定的职位。然而,中国目前有许多部门的绿色就业却未必是体面的就业。以林业部门为例,初步测算的绿色就业岗位高达2000多万个,相当于每年可创造绿色就业100多万个。然而,由于林业活动的季节性及低技术要求,吸收的就业大多属于非正规的临时就业岗位,如农民工、下岗职工等。与现有城镇就业体系中具有各种劳动保障与就业福利的正规就业者相比,这些就业岗位虽然具有绿色的特征,但却并非“体面就业”。目前中国在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领域,存在着大量的非正规、作坊式的个体经营者,引发了各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向真正的“绿色就业”和“体面就业”转变。

  对此,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范,规范相关的短期就业市场,为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大学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就业培训和技术指导,针对不同就业者的需求和特点,引导他们进入合适的就业领域。例如,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从事生态农业、能源林业、农林土特产品开发和深加工、生态旅游、文化休闲服务等相关产业,鼓励大学生进入技术含量较高的新能源、设备制造、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等领域,增强劳动者持续经营和自我就业的能力,切实保障就业增进与收入和福利水平的同步提高。

  ——促进低碳就业可先行试点,分步推广

  推动低碳就业需要考虑到不同行业、地区及特定企业的具体情况,同时需要许多配套政策的协同支持。例如,电力企业是节能减排工作的前沿,受到低碳发展政策的影响也相对较大,不同电力企业遭受到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对于火电企业而言,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在落实“上大压小”的节能减排政策时,是否能够有效地借助员工技术培训在企业内部实现转移安置。对于风电等新兴电力行业而言,企业对技术与管理人员的需求较为迫切,但是目前的就业市场和人才培养机制尚不足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可见,促进低碳就业的政策是一个需要各个领域协同考虑的政策体系,包括就业培训、专业技术教育、社会保障体系、低碳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等。建议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在部分地区和典型行业、企业开展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低碳就业的促进政策。

  对中国实施低碳发展的绿色就业潜力进行分析,本研究仅是一个有益的开端,上述研究中尚未包括低碳建筑、低碳交通、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等领域。考虑到中国未来在这些部门的发展潜力,可以展望中国实施低碳发展将带动数以千万计的绿色就业岗位。

  潘家华、郑艳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低碳发展与绿色就业实证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绿色希望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1-02-17 13:02 最后登录:2011-02-21 16:02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